成大新生「大學部研究系列活動」 實地領略學術氛圍 規劃未來學習方向

研究發展處 - 成功大學

UR NCKU

成大新生「大學部研究系列活動」 實地領略學術氛圍 規劃未來學習方向

 
國立成功大學協助新鮮人在浩瀚學術殿堂,規劃未來學習與研究方向。8 月 28、29 日一連兩天推出「大學部研究系列活動」,除了邀請學長姊分享學習研究、創業或參賽經驗、大學生海報競賽外,最讓新生大開眼界的是參訪特色實驗室或研究單位,依各自取向報名參訪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馬達科技中心、海洋生物或航空太空等實驗室,在開學前實地領略成大的學術氛圍及豐富的研究資源,萌芽未來學習及研究方向。

為了帶動並培養大學生的學術研究風氣,成大自 108 年起以新生為主要對象展開每年一度的「大學部研究系列活動」。目的在讓入學新生們先一步認識學術研究的進程,也讓有所取向的同學可以進一步對心有所屬的研究領域一窺堂奧。

副校長陳玉女教授代表沈孟儒校長出席 112 年大學部研究系列活動開幕式,她透過介紹校內的環境、建物歷史,告訴大一新生,生活裡有許多值得探究、追溯的課題,研究就是這樣開始的,接下來就是追問問題、累積知識,逐漸形成解決的方案。希望同學盡量找尋自己的興趣、想探索的課題。跨領域也是重要的學習素養,建議多利用學校資源,好好發揮潛力,讓未來更加輝煌。

研發長劉全璞指出,成大是研究型大學,全世界都很重視創新、創意、創業,希望大家將夢想做大、做遠、做高,以成為世界未來的領導人才自許。世界變化很快,雖然同學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這也是機會。全球有太多議題要解決,不妨從大一開始發想、思考如何做研究,也要了解到,解決問題不是單一系所就可搞定,一定要思考跨領域合作。祝福大家好好挖掘成大資源,讓自己成為世界未來領導人才。

聯合跨域講座於 28 日舉行,邀請到「討海人-成大人力潛艇」團隊,傳承參加研究競賽的過程與心得。「台灣生技藥研團隊」分享研究創業的心路歷程。學生社團「循環經濟社」、「學生創新創業團隊」也來招募新血。

打造國內第一艘人力潛艇,赴英國參賽的「討海人-成大人力潛艇」團隊隊長王丹詡表示,參加國際比賽各國團隊雖是競賽,但也彼此幫忙或合作,成大團隊遇到問題諮詢他隊,對方都樂於協助。另一大收穫是在研究、準備比賽過程,團隊從零開始做研究、找尋資源到解決問題,克服了許多壓力、挫折,建立起革命情感外,更重要的是學到一輩子受用無窮、可以帶著走的能力。

台灣生技藥研團隊,為跨領域、跨單位的學研與產業應用之創新研發團隊,以人工智慧串接中醫理論與西方醫學實證科學建構中西醫藥研發系統,降低研發成本與時程。團隊所創立的 BT&D² 醫藥平台研發系統協助研發端依據臨床適應症快速取得與優化精準醫療所需配方。在新藥方面,能大量縮減傳統臨床前研發階段高成本與耗時長的問題外,還能修飾藥物結構與優化中西藥配方,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

重頭戲實驗室參訪於 28 日下午、29 日上、下午展開。對環境、食品及人體健康有興趣的 10 多位學生選擇參訪「環境微量毒物中心」,認識環境毒物與健康風險,以及相關儀器設備及實驗。在張偉翔老師介紹下得知中心的「超微量物質分析實驗室」曾檢測臺南中石化安順廠附近 3 千多名居民血液戴奧辛含量,為居民爭取到國賠。

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大一陳同學說,生活中有許多看不到,卻會危害環境、健康的「毒」性物質,因此選擇參訪「環境微量毒物中心」。「這個領域對自己來說還很陌生且深奧,但或許會在日後帶來啟發。」家住台中的醫學系大一林同學透露,因成大是國立綜合大學而南下就讀,「透過活動感受到豐富的學術資源,可以想像未來只要願意就能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不會只侷限在醫學,感覺很棒。」學生們之後轉往近海水文中心參觀,認識主要任務為海洋觀測技術研發、協助政府建置海氣象觀測網、觀測暨預測相關海氣象、培育海洋研究人才的單位。

28 日下午,另有梯隊參訪台灣生技藥研團隊、低軌衛星機電整合實驗室、馬達科技中心。29 日則有兩梯隊分別赴歸仁校區參訪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無人載具發展中心。到安南校區參觀水工試驗所、前瞻蝦類養殖國際研發中心、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除了實地參訪,成大還設有「成功大學大學部研究」網站,讓有興趣的學生,持續透過網路認識校內重要的研究中心、實驗室與研究重點。

文/孟慶慈、圖/翁進忠
 
 

大學生海報競賽 目的在讓新生看看學長姊如何做研究

大學生海報競賽 目的在讓新生看看學長姊如何做研究

赴英國參賽的「討海人-成大人力潛艇」團隊 分享研究及參賽經驗

新鮮人參訪環境微量毒物中心實驗室

近海水文中心 向大一新生說明海洋觀測技術、觀測暨預測相關海氣象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