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計畫型實驗室

  • 林瑞明老師紀念研究室

    林瑞明老師紀念研究室

    Professor Jui-Ming Lin's LAB

    林瑞明老師為臺灣重要的詩人及研究臺灣文學史的先驅,同時他也是成大歷史系首屆的學生,並於1979年回到母校歷史學系任教直到退休,期間推動本校臺灣文學系的創立與國立臺灣文學館籌備,不遺餘力。在他逝世後,國立臺灣文學館與本系共同推動成立紀念研究室的計畫,在本系謝仕淵副教授計畫團隊歷經兩年的整理與規劃,於2020年11月26日正式開幕。
  • 骨骼標本室

    骨骼標本室

    Specimen Room

    考古學研究所骨骼標本室
  • 氣候變遷生物學實驗室

    氣候變遷生物學實驗室

    Laboratory for Climate Change Biology

    我們探討氣候變遷下的生物反應、生物面對氣候變異的演化適應機制、熱帶雲霧林氣候重建及生態系服務,並取得重要成果。人類活動造成之氣候變遷已使全球生物分布快速改變,將造成不同層次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
  • 王浩文老師實驗室

    王浩文老師實驗室

    hvWang LAB

    成大鯨豚中心設立的主要目標,是負責與協助救援與處理台灣活體/死亡擱淺鯨豚,進行救援、醫療、復健、野放或死亡案件之解剖、採樣與後續分析相關研究。當有活體擱淺案件時,立刻設立鯨豚救援站的運作,進行鯨豚救援等後續工作;當有死亡案件時,我們將會依照個體的新鮮或腐敗程度,進行不同解剖程序及採樣分析,以及後續鯨豚骨骼樣本的處理及後續的保存典藏;如果有極新鮮的死亡個體,除了依照標準進行臟器採樣、採菌分析,並會將極為珍貴的樣本,做有系統的研究。
  • 陳虹樺老師實驗室

    陳虹樺老師實驗室

    Prof. Hong Hwa Chen's Lab

    蘭花是蟲媒花,其花部的型態、顏色、味道對於蘭科植物的演化扮演重要角色。本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探討蘭花的功能基因體研究,以蝴蝶蘭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蘭花的花形、花色、花香。
  • 發育科技實驗室

    發育科技實驗室

    Lab of Developmental Technology

    細胞遷移在生物學是一複雜且重要的研究課題,此一步驟影響層面極廣,包含胚胎發育時各胚層的遷移,發炎反應時免疫細胞如何迅速到達目的地以殺死入侵病源,個体受傷時的傷口癒合,甚至癌細胞的轉移, 這些都是我們有興趣的研究方向。本實驗室主要利用在果蠅一群會遷移的上皮細胞 (Border cells)為生物模式,研究細胞遷移及癌症轉移的分子機轉。
  • 分子遺傳實驗室

    分子遺傳實驗室

    Lab of Molecular Genetics

    陳宗嶽老師帶領的分子遺傳實驗室(MG Lab)研究領域主要針對造成海水養殖魚嚴重死亡之病毒,進行一系列學理探討,由病毒結構解析、魚類流行病學調查延伸至宿主免疫機制,為養殖產業之瓶頸,帶來解決方案。
  • 認知電生理實驗室

    認知電生理實驗室

    Control-Aging-Sleep-Emotion (CASE) LAB

    本實驗室研究的主題包括:1. 執行功能之注意力轉換的機制;2. 多重作業虧損的來源探討;3. 老化腦注意力控制的電生理研究;4. 神經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研究;5. 臨床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研究;6. 其它與未來研究主題 (例如,老化與認知、神經回饋與健康促進、機器學習預測認知老化以及心理韌性(resilience)與腦韌性)。
  • 脈衝電漿實驗室

    脈衝電漿實驗室

    Pulsed-Plasma Laboratory

    本實驗室主要:(1)研究實驗室天文及太空物理;(2)開發使用放電產生的電漿的極紫外光光刻的極紫外光光源;(3)開發磁化靶材核融合發電;這些主題中的電漿都屬於壓力大於100萬個大氣壓的高能高密度電漿。
  • 太空電漿實驗腔

    太空電漿實驗腔

    Space Plasma Operation Chamber

    亞洲第二大太空電漿實驗腔,長3公尺、寬2公尺,艙內配有雙軸移動軌道、旋轉平台、兩組電漿源、石英加熱燈管與極紫外光源。工作壓力範圍 10^-7 - 10^-3 Torr,可產生電漿密度10^3-10^6 cm^(-3)、電子溫度 1000-2000 K與離子溫度300-1500 K,可模擬地表以上100-300 km高之太空環境。
  • 台灣ERG數據中心

    台灣ERG數據中心

    Taiwan ERG Data Center

    本所與中研院天文所共同參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ERG科學衛星任務,研究團隊負責提供量測低能量電子分布的酬載(LEP-e),包含設計到開發製作,以及資料格式設定等。LEP-e為台灣自製的科學酬載中運行距離地球最遠的新記錄(到達地球磁層的高能輻射帶約三萬公里)。
  • 電漿科學實驗室

    電漿科學實驗室

    Plasma Science Laboratory

    本所為台灣唯一投入磁化電漿研究的研究所,擁有台灣首座磁化電漿實驗室,該設施也是本所核心實驗室。直徑為40公分、長度為1.5米、磁場最大強度為2 kG,能產生電子密度約10^9~10^11 cm^(-3)的電漿,利用Magnetron振盪器可以將電漿加熱到50 eV (約50萬度K以上)的高溫,以研究核融合能源研究與太空科學相關基礎磁化電漿物理實驗。